随着二极管制与半导体的结合其生产材质与制作工艺逐步升级,突破了原有光亮、颜色的限制,大量应用蓝色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提升了显示光亮度。进而提升了LED显示屏幕在室外环境中的优势,可适应不同显示要求,提升LED在不同环境中的有效价值。对于LED显示屏性能的评价是综合考量的结果,因其相关性能指标都是密切相关的,亮度、视角、分辨率等指标相互影响。当前在高密度、全彩色室内显示屏中利用表贴LED器件提升显示屏获的视角、亮度性能。
LED对图像的显示利用电子发光系统显示出将数字信号进行图像式转换的结果。视频卡JMC-LED应运而生,在PCI总线利用64位图形加速器的基础上形成与VGA、视频功能的统一兼容,使得视频数据叠加VGA数据,完善兼容时的不足。利用全屏方式采集分辨率,使得视频图像可实现全角度分辨加强分辨效果,杜绝边缘模糊问题,可随时缩放和任意移动图像,对不同播放要求都可及时应对。有效分离红绿蓝三色的,提升电子显示屏播放的真彩成像效果。
一般情况下,红绿蓝三种颜色组合应满足光感强度比趋于3:6:1;红色成像敏感性更强,因此均匀散布空间显示中的红色;因三种颜色光强不同,人们视觉感受中呈现的分辨非线性曲线也不同,所以要利不同光强白光,纠正电视机内部射光;色彩分辨能力因个人差异、环境差异存在不同,需按一定客观指标进行色彩再现,如: (1)将660nm红光,525nm绿光,470nm蓝光定位基本波长。 (2)根据光强的实际状况,利用4管或4管以上白光单元进行匹配。 (3)灰度等级为256级。 (4)LED像素要以非线性校对处理。可由硬件系统、播放系统软件相配合进行对三基色配管的控制。
LED屏是一种用发光二极管按顺序排列而制成的新型成像电子设备。由于其亮度高、可视角度广、寿命长等特点,正被广泛应用于户外广告屏等产品中。
改变电流可以变色,发光二极管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实现红黄绿蓝橙多色发光。如小电流时为红色的LED,随着电流的增加,可以依次变为橙色,黄色,后为绿色。
早应用半导体P-N结发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发红光(λp=650nm),在驱动电流为20 毫安时,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相应的发光效率约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产生绿光(λp=555nm),黄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现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红色LED的光效达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的开发成功,使LED的光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红、橙区(λp=615nm)的光效达到100流明/瓦,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区域(λp=530nm)的光效可以达到50流明/瓦。